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员工之家 >> 员工风采 >> 正文
员工专访—赵寿森
2021-11-22 23:36:46
浏览:2881


 


赵寿森员工简介:

赵寿森,山东经济学院会计系1982级本科生,商业会计专业。现任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、总会计师。大学毕业后进入胜利油田工作,历任胜利石油管理局财务处会计、税务科科长、成本科科长、副主任会计师、副处长,财务资产部副主任、主任,副总会计师、总会计师。曾创造性地提出“以财务理念引导企业经营”的新思维。2008年11月,被财政部聘为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家。曾先后荣获“中国民航优秀财务带头人”、“全国优秀会计工作者”、“全国企业信息工作优秀领导人”、“山东省先进会计工作者”、“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”、“中国石化集团优秀青年知识分子”等称号。2004年7月至今,兼任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理事。



采访者:您在山东经济学院的学习生活经历对您个人发展有哪些影响?

赵寿森员工:山经四年的学习,首先奠定了我的知识基础,塑造了我价值观、人生观、世界观的基本架构,教会了我处理学以致用的方式与方法,启迪我做事要有团队与组织,即现在所谓的平台。

采访者:您现在的工作是一开始找到的吗?有没有换过工作?您关于换工作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?

赵寿森员工:我们那时是分配工作,没有什么可选择的余地。

换工作很正常,但在换工作之前,一定要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,一是我离开这个单位或换岗位的原因,这些原因怎么产生的,不能克服的原因,还有没有在一两年内解决的可能性;二是对那个新单位或岗位期待的是什么,预计多长时间实现;三是要弄清楚,你要的这些东西,是要解决个人财务问题,还是个人发展路径问题,或者其它什么问题。

采访者:您的工作中有什么成功的事迹或成就?

赵寿森员工:我在西安石油学院接受培训后回到单位,经过三个多月的时间成功编写胜利油田基本建设程序,将会计信息计算机化,帮助财务部门安装计算机,进行培训,用一年时间,将会计凭证录入计算机,形成石油部第一部计算机报表;通过研究胜利油田的各种生产经营过程,研究国家税法,条例,细则,编写《石油税收》并出版,这是我出版的第一本书;后来编写石油企业消费型增值税办法;提出了以“财务理念引导企业经营”的新思维;曾先后荣获“中国民航优秀财务带头人”、“全国优秀会计工作者”、“全国企业信息工作优秀领导人”、“山东省先进会计工作者”、“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”、“中国石化集团优秀青年知识分子”等称号。

采访者:在工作中也会涉及到许多会计以外非专业的问题,请问您当时是怎样处理这些问题的呢?

赵寿森员工:专业之于工作,只是一个敲门砖,只是一个工作能力组成的必然要素。做好专业与其他相关业务的结合才是最合适最重要的。其次,要博览群书,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能用上。而且不能目的性很强地去看书,这样会缩窄自己的眼界和心智,反而会把自己束缚住,得不到更广泛的知识。各方面都要涉及一些,这样在碰到与自己专业不太相关的问题时,才能不慌不乱,做到心有定数,工作时会更容易理清头绪。

采访者:近年来老员工课堂普遍仍停留在理论知识阶段,实践能力相对缺乏。您怎样看待这种问题呢?

赵寿森员工:会计原理课堂学习过程中,要适时,比如半个学期时,去学习基地公司,做现场实习学习,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,提高学习兴趣与成就感,减少无趣感,提高学习成绩。实践中,不要选择性实习,要基于专业或课本,大范围多环节长链条实习。若拿着专业课“骨头”,在实习中去研究“肉、筋、血、神经”等,“就骨而骨”,则失败了。

采访者:工作单位是否会对刚进入该领域的新员工进行职业培训?提供哪些培训?您认为这些内容是否有必要走入老员工的课堂呢?

赵寿森员工:入职职业培训的核心是让入职员工了解、接受企业文化。我个人认为,此环节有比没有好。重点是员工入职前要做功课,要有认同感,入职后,主动强化认同感。

采访者:我们知道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重要的,您刚参加工作时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呢?您是怎样解决的?您认为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?

赵寿森员工: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三个问题。

第一个问题,刚刚参加工作时,我的会计基本技能很差,甚至不如中专生。我参加工作后,被分配到胜利油田,因为胜利油田的工资较高。我是胜利油田的第二个财经系老员工,当时还是很抢手的。平台很重要,二级企业平台就不如这里好,于是去了财务科。大一时老师教珠算,早自习除了练习英语,必要的环节就是练习珠算。这是一门必备技能,但却被分类到了选修课,每周只上一节,所以我的珠算水平比较差。当时我负责基建成本,数字比较大,必须用算盘,然而我的珠算都比不过中专生,当时普遍感觉到老员工在基本技能上比较差。头两年技术不如人,又不想让中专生看不起,压力比较大。但是我还是努力提高自己的珠算能力。

第二个问题,1988年,国内掀起了一股会计信息化之风,我去了西安石油学院学信息化,系统的学习了dos、数据库。学成归来后,我呆在单位不停地编程序,期间没有回家,也没洗澡,累了就趴一会,也没有按时睡觉的概念。3个月的时间,我终于搞出了胜利油田第一个财务信息软件,录入了会计凭证。后来领导也很满意,大家也很感兴趣,于是开始集中培养计算机人才,大规模配置计算机。我开始自己写教材,备讲义,讲课,跟设备部门讲怎么买计算机,挨个地跑单位装计算机。一年后,当年所有的会计凭证都录入了,下半年就开始胜利油田的年终决算、基本建设系统、所有的账务、报表都是用计算机打印出来的。这是石油部第一份财务信息软件。当时我们去石油部报年终决算时,别的单位的报表都是手写的,只有我们是打印出来的,非常整齐,很有成就感。于是这种方法后来在中石油内部得到了推广。

第三个问题,当时全国会计准则有十几条,但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。拿我们胜利油田来说,我们有两套基本准则:基本建设会计用增减记账法,生产会计用借贷记账法。因此每次上报时,都要报两套财务报表,而没有一份统一的财务报表。当时我高考报志愿时,也是有两个,一个商业会计,一个工业会计,两个准则也大相径庭。就商业内部,城市商业和农村商业规则也不一样。大家核算方法都不一样,交接时互相都不理解对方的意思,在一个流程中效率很低,浪费了很多时间。当时我就萌生了一个念头,什么时候这些规则能统一一下呢?我仔细观察了这些规则内部,虽然规则不一样,但是内部有很多东西有是互相联系的。于是我做了大量的工作,翻阅了大量的资料,将各种不同的规则都翻译成借贷记账法。后来我们去参加培训,如果自己不研究,光听老师讲是听不懂的,因此我在上课之前都会认真研究透彻。回到岗位后,我们便开始对单位员工进行集中培训,并且分门别类的为处理不同业务的人员解答问题。这个过程很艰难,但是结果很有效,也很有影响力。

采访者:现在有一部分同学会有这样的问题:对于一些问题不敢表达出自己的想法,怕自己的想法与他人的不符。您在起草增值税办法的时候是怎么有勇气提交给国家税务总局的?

赵寿森员工:我是发现了当时我们行业上的短板与不足,并且自己对短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,所以才写了增值税办法给税务总局。

在担任胜利油田税收科科长的时候,一边学习研究税收方面的法律政策,一边研究胜利油田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,在研究的过程中意识到法律、制度也是根据实际制定的,是可以修改的。并且发现当时国家的税收政策不合理,于是开始研究增值税,在研究的过程中知道了增值税有生产型增值税与消费型增值税。当时胜利油田是用的生产型增值税来征税的,但是这样征税对于胜利油田来说并不合理,于是开始向省一级的、国家一级的税收部门反映,国家当时也在研究这一方面的问题,一拍即合,国家又进行了深入的调研,我起草了油田企业消费型增值税的管理办法,并提交给了国家税务总局。制度、规矩都是人定的,既然如此,它就会因时代、背景以及个人原因存在局限性。如果你是一个认真负责任的工作人员,有纰漏的地方就应该去指正嘛。

采访者:现如今很多员工认为思想品德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,基本道理和史实都懂,对于素质提升似乎没有多大帮助,考试时也都象征性的划重点。“平时放荡冶游,考试则熟读讲义”。我们学的东西到底有没有用?

赵寿森员工:这个问题很正常,也很普遍。这是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导致的,给老员工讲幼儿园都懂的道理,自然不会有人听。比如给本科生讲黄继光的英雄事迹(情景),但是到了研究生阶段你就要给他讲为什么这样做,给博士生讲课时则要更深一步,探讨为什么打朝鲜战争。每个阶段讲同一个事,但是层次不一样,深度不一样,这样逐步加强,一步步探讨,最终则会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。如果三个层次都讲同一个事情,就会越讲越烦,同学们就会认为是浪费时间。比如我们现在学党史要讲毛主席是怎样决策的,当时的决策者是怎样讨论出结论来的,而不是讲战争概况,哪一场战争是怎么打的,什么时候打的。

再比如刚参加工作时,要弄清楚现有的制度,但是参加工作好几年后,不应该再继续研究旧制度,而是应该开始研究制度的合理性,怎样修改制度,完善制度。给部门经理讲出差制度的变化,也是这样一步步地讲,谁起草,谁定立,谁审核,最后颁布实施。到了一定职位之后,你也要研究这个制度是怎样决策制定的,你就会明白这个制度在当前环境下究竟合不合理,是否需要改革或者强化。

采访者:您认为在工作岗位上,怎样才能做出一番成就呢?

赵寿森员工:单位的缺点、行业的缺点就是你们进步的空间。想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成绩,就要找到这个行业、这个单位的短处,你把这个短处补上,别人就能看到你的成绩,认可你的能力。就像当时虽然不是胜利油田所有人都认识我,但是大多数都听过我的名字,就是因为我补上了这个行业的短板。当时我并不是领导,甚至小职务也没有,但是第一批派出去出国考察学习的人中却有我,也是因为领导看到我做出了瞩目的成绩,觉得我有能力,于是我才有了这个机会。

当时的会计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,有好多东西大家都不懂,这就是会计界的缺憾。而这正好就是老员工要发挥作用的地方。那时候没有人懂,就逼着我去研究收付实现制,老同志也弄不明白借贷、增减的区别和联系,这就得靠年轻人,靠老员工。这个时代,任何事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改变,需要有人去适应,顺应推动时代潮流。从长远意义来说,这是老员工的历史使命。从个人角度讲,这就是历史机遇,是你们成长的突破口。

总之一句话,学会寻找自己的短处,单位的短处,行业的短处;博览群书,不论对你目前是否有用,如果选择性很强,目的性很强会束缚自己;不忘初心,记得原来的最基本的东西,弄清楚最基本的东西之后再去学习新的东西,再去创新。

采访者:现在国家鼓励老员工创新创业,校内外也经常举办这样的大赛,许多创新创业类社团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,您怎样看待这样的现象呢?

赵寿森员工:创新,要把握一个度:本科生创新的部分,不能超过总知识5%,研究生时不能超过15%,博士生不能超过30%;实际工作时,不能突破20%,否则这就不叫创新了,而叫颠覆,这叫开辟了一个新的赛道,一定要把基本的东西整清楚,再去搞创新。

采访者:随着我国“互联网+”战略计划的不断推动与发展,在继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移动互联网之后,人工智能逐渐成为互联网企业新的发展方向。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真的会取代传统会计工作吗?

赵寿森员工:会计还要决策,这个是人工智能替代不了的。另外会计才是根本,其他的东西都是会计的“加”,成本、税收、智能会计都是其他行业与会计的结合。比如说智能会计,智能只能是手段,会计才是根本。

采访者:为了让我们现在的员工有一些未来的规划,能不能给我们学弟学妹们,学校及广大员工一些建议呢?

赵寿森员工: 第一,专业课的基本原理要真懂;第二,专业要经常与实际相结合;第三,把握正确的价值观、人生观、世界观。

作为老员工,你们要对当代社会、经济、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做出一个基本判断,这样有助于理出自己未来发展的定位,预想出自己的工作前途。

母校的四年,是我从员工变成社会青年的桥梁时代,逢山开路,遇水架桥,因此,山经之于我,重要性不言而喻。希望母校给员工们以“三高”的教师与环境,也期望广大员工有“三高”素质:高智商、高情商、高颜值(气质)。


访谈整理:孟航羽、洪紫薇、高嘉琪

访谈形式:线上访谈